試驗所用砂巖取自重慶某開挖隧道,埋深50m,地層年代為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,屬陸相細粒沉積巖,具有良好的橫觀各向同性,根據砂巖的顏色差異,選取砂粒粒度較為均勻的黃沙巖作為本次試驗的研究對象,通過MTS815測試獲得其單軸抗壓強度σc=68MPa。抗拉強度σt=2.17MPa。采用水鉆鉆取巖心,然后用濕式加工法逐步磨平兩端,將巖樣制備成ф50mmx50mm的圓柱體,并用砂紙對實踐表面進行打磨,保證試樣端面平整度,并將加工好的試件放置在105℃的恒溫箱內烘干48h。
試驗設備與步驟
試驗是在由OMAX公司研發生產的2626型高精度射流自動數控切割機上完成的,噴嘴內徑ф2mm,試驗裝置如圖3所示,設置沖擊靶距為3mm,沖擊時間為15s,研究非淹沒條件下高壓水射流沖蝕破巖的效果。針對射流壓力的選取,一方面期望能射流壓力能從小變大,更加廣泛的覆蓋射流壓力范圍;另一方面需要考慮適當的試驗組數,綜合考慮以上2各因素,并基于A.W.Momber對砂巖臨界損傷速度的研究,選取12,50,100,150,200,250和300MP作為試驗射流壓力,通過換算可得其對應的射流速度依次為157,316,447,547,632,707和774m/s。為了獲取準確、穩定的射流速度消除射流泵啟動過程的影響,試驗前先將一塊剛止擋板遮擋于噴嘴與巖樣之間,待射流穩定至試驗所需速度后再迅速打開擋板,沖蝕15s以后迅速打開擋板,同時立即關掉射流泵。
不同射流速度下砂巖的破碎模式
大量沖擊試驗表明,隨著沖擊速度的增加砂巖依次出現破碎坑、橫向環形裂紋與縱向劈裂裂紋等破壞形式,砂巖試樣在沖蝕前具有良好的完整性,表面無裂紋。經316m/s的水射流(水錘壓力=661MPa,滯止壓力=50MPa)沖蝕后,砂巖上端面出現沖蝕破碎坑,測量得到破碎坑的平均直徑大約3.8mm。略小于2倍的噴嘴直徑,這與李根生等通過試驗獲得的規律基本一致。同時在沖擊端面產生直徑為15mm的環形裂紋,導致沖擊中心巖石呈片狀剝落。經632m/s水射流(水錘壓力=1721MPa,滯止壓力=200MPa)沖蝕后,砂巖試樣除了在沖擊端面產生破碎坑和環形裂紋外,還在巖石內部產生多條貫通的橫向環形裂紋,并導致砂巖出現體積破碎。經774m/s 水射流(水錘壓力=2328MPa,滯止壓力=300MPa)沖蝕后,大部分砂巖試樣呈現出近似劈裂的破壞模式,且裂紋數量較少。
根據沖擊試驗后砂巖的宏觀破碎規律,選取射流速度632m/s進行數值模擬。在射流沖擊作用下,最大有效應力產生在沖擊中心區域,在該壓應力作用下,沖擊中心首先產生剪切破壞,形成沖擊破碎坑,水射流沖擊巖石,有效應力以應力波的形式向巖石內部傳播,當應力波傳播至巖石邊界后發生發射,在巖石內部形成發射拉伸波,當射流速度632m/s時,首先在巖石內部收到拉伸應力的區域形成拉伸紋,根據模擬結果,巖石內部產生了2類拉伸橫向裂紋;拉伸裂紋Ⅰ是由邊界產生不并向內部擴展,拉伸裂紋Ⅱ產生于巖石內部并向自由面擴展。水射流沖擊巖石將產生巨大的水錘壓力,即使當水射流速度為157m/s時都能產生279MPa的水錘壓力,約為所選砂巖單軸抗壓強度(68MPa)de 4倍,當水射流速度為774m/s時,可產生大約34倍砂巖單軸抗壓強度的水錘壓力。分析認為,水錘壓力導致沖擊中心出現剪切破壞,破碎的巖塊被水流沖走后形成破碎坑,由于水錘壓力持續時間較短,破碎坑不能繼續向巖石內部擴展。沖擊波誘發的瑞利表面波導致砂巖表面產生拉伸應力,促使砂巖端面出現環形裂紋。沖擊波誘發的體波(包括縱波和橫波)在演示界面反射并在內部相互干渉,產生加強的徑向拉伸應力,導致巖石產生橫向裂紋。